
11月7日,甘肃省检察机关行政检察工作会议召开,会上白银市检察院作了题为《深化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助推白银法治政府建设》的经验交流。
据悉,近年来,白银市检察机关以行政违法行为监督为抓手,在促进依法行政、保障民生、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以来,共办理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案件176件,助力追讨农民工欠薪1100万元,帮助政府挽回经济损失1040万元,推动行政机关建立长效工作机制18项,多项履职成效被《检察日报》报道。
创新工作机制,构建协同监督格局
健全“府检联动”工作体系,实现市县两级机制全覆盖。完善联席会议、线索移送、协同办案等制度,2023年以来召开府检联席会议7次、专题协调会16次。与水务、环保、市监、人社等部门常态化协作,聘请65名行政机关专业人员兼任检察官助理,参与办案87件,提供专业意见124条。明确行政违法行为监督与其他监督的界限,规范线索受理、调查核实、文书制发等程序,实行检察建议分级审核,确保监督精准权威。加强内部协同,建立线索移送机制,如通过刑事执行等部门移送的违规领取低保、违规发放养老金线索追回资金63万元。夯实人才基础,在全省行政检察业务竞赛中有3名干警获评“业务标兵”、1名干警获评“业务能手”。
强化数字赋能,提升精准监督能力
将大数据作为监督“新引擎”,研发应用“医保基金违规使用”等法律监督模型12个,通过模型监督28家企业变更违法任职法定代表人。景泰县检察院利用模型为339名劳动者追回欠薪950余万元;平川区检察院利用模型精准识别执法不规范等行政违法问题线索38条,推动开展社保发放、违法占地专项整治。全面推行“检察听证+”模式,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与听证,2023年以来举行检察听证75场,促进矛盾化解和共识凝聚。健全跟踪问效机制,实行“一案一跟踪”、“一月一调度”,对整改不力的加强督促。深化“府检联动”,变“对立”为“对话”,推动主动整改。注重源头治理,通过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推动建章立制18项,实现从个案监督到类案治理、前端防范的转变。
聚焦服务大局,彰显监督为民实效
依法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地位,靖远县检察院运用“行刑衔接+公开听证+检察建议”推动解决种苗市场监管问题,入选全省典型案例;白银区检察院协调化解行政争议,依法为企业免缴草地补偿费958万元,做法被《检察日报》推广。加强民生司法保障,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检查114家学校食堂和配餐企业,督促整改问题120余个;通过公开听证治理商业银行拖延删除不良征信问题,维护公民权益;督促追讨农民工欠薪113万元,催缴工资保证金2800余万元。积极化解行政争议,2023年以来开展释法说理59次,提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12件均被采纳,办理的28件不支持监督申请案件息诉率达98%,有效促进案结事了和社会治理。
下一步,白银市检察机关将以此次会议交流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省检察院部署要求,持续优化行政检察监督机制,创新监督方法,提升监督能力,推进白银行政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