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白银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要闻

一个综治中心主任的一天

来源:中共白银市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李彩霞 发布时间:2022-09-29
字号:A A    颜色:

一个综治中心主任的一天


前言


两个月前,我根据领导的安排到市综治中心开展“码上反映 马上办理”网上民情直通平台督导工作后,和县区综治中心主任联系多了起来,有时打电话,一说就是半个多小时,可能是职业习惯的使然,这时我总会不由自主根据对方的声调、语气揣度对方的心境以及对我说话内容的反应。


督导的内容很琐碎,有时一天要打几十个电话,往往刚打完,又想起还有话没交待清楚,电话回拨是常有的事。几番下来,我心里想:他们一定很烦我吧?


县综治中心张主任说话不急不缓,对平台上反映的事件即使是两个月前的,稍加提醒也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对我回拨的电话,总能第一时间接起来,语气如同初见时的热情,听不出一点不耐烦。生活中他应该是一个温和的人吧?我隔着电话线猜想,虽然我俩从没见过面。


综治工作忙,特别是“码上反映  马上办理”民情直通平台上线后,老百姓反映的事情大到国家惠民惠农政策,小到家长里短、邻里斗嘴掐架,没接触“码上反映”的不会知道,“码上反映”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社会,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都会碰到。一天的督导下来,我心里像一池吹皱的湖水,波波折折,折折回回,心里感叹:我只是在网上督导尚如此,我们那些分布在全市城乡角角落落的基层综治专干天天要去面对,要去帮助解决问题,他们又会是一个怎样的心态呢?特别是县区中心的主任们,面对一县一区的纷繁,他们又是怀着怎样的心境结束一天工作的?


在和张主任的电话交流中,他告诉我两个字:情怀。


我特地查了下百度,情怀是指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这使我想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惠强履新白银,第一次和全体市委政法委机关干部见面交流时说的:政法干部要讲人民情怀,要站稳群众立场,学习理解政策,结合实际提出落实措施都要全面践行群众观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平凡的岗位上推动群众实现群众利益,做出无愧于党、无愧人民的业绩。说实话,我当时心里有触动,但并没有激起太大的波澜,总觉得离我有些遥远。


张主任因工作调整即将离开综治中心主任的岗位,在电话中,我感觉他丝毫没有即将卸下重担的轻松,反而有浓浓的眷念和不舍,我觉得这种时候和他交待工作有些不妥,想说两句安慰他的话,正在句斟字酌间,他仿佛猜中了我的心思,打断了我的话,他说:新主任下星期才上任,你有什么工作就说吧,放心,我会负责安排好干好的。我一时语塞,有点不知说什么好。张主任感受到我的不安,笑着说,综治工作是挺累人,但也挺有意思,你知道吗,我每处理一件反映事项,晚上都会在本子上记下来,时间久了,写了厚厚的一本呢,我给起了个名字,叫《一个综治中心主任的一天》,你有没有兴趣看看?我心头一热,连声说:你转给我学习学习。


看了张主任的《一个综治中心主任的一天》,我深为感动,一个县中心的主任,每天要面对全县老百姓生活的底色,他用爱心、同情心、包容心,说着百家的话,办着百家的事,他是惠书记"情怀说"的践行者,他的心中有大爱,肩上有担当啊。


现将张主任《一个综治中心主任的一天》中的一篇转录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的启迪。“码上反映 马上办理”民情直通平台刚刚拉开序幕,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每个综治人,该如何去做群众工作,该如何面对向我们反映问题的老百姓,看了《一个综治中心主任的一天》,你一定也会和我一样,感动过后有思考吧?


《一综治主任的一天》(节选)


被某些人视为上访“钉子户”的杨女士,终于来综治中心了。


事情是这样的:杨的丈夫因病离家出走快两年了,公婆将位于某村的一处院落留给了她,房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土坯房,已成危房。由于经济紧张,她无力进行改造;因户口问题,房子不能翻修,这两年,她跑了很多地方,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


6月中旬,杨女士通过“码上反映”平台反映了此事。该事件一段时间在其户籍地与居住地村、镇转来转去,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十多天前,同事跟我说,杨的事件没有结案,镇村提交到平台,一回访,反映人不满意就得驳回,又得重启办理流程,这都反复“提交”“驳回”几次了。


我说,让我来试试吧。 


那天上午,我拨通了杨女士的电话,电话那头是有些发颤、疲惫且沙哑的声音。我问了她的情况并谈了我的理解和看法,邀请她有时间来中心坐坐。也许是我的诚恳,让她放下了顾虑和戒备,她爽快的答应了。


我跟同事说,做我们这个工作,一定要有爱心和耐心,不能怕麻烦,有时还需“主动出击”,通过交流、沟通,用我们的真诚打动他们,让他们能感受到温暖。


8月23日,我再次拨通了杨女士的电话,把她请到了综治中心。 整整一个上午,杨女士跟我讲她和她家的事,她一直说,我一直静静的听,最后,她说她对工作人员有意见,她觉得好多人在忽悠她,不办事,态度硬的很,把她当麻烦。我说,那也许只是个别干部,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对老百姓的诉求都十分重视,只要是合情合理的,都在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她笑笑,有些勉强,不置可否。我明白,她的心结还没有彻底打开,她这两年跑上跑下,时间搭上了,精力耗费了,事情没结果,有失望、甚至有怨恨,都在情理之中,当一个身心俱疲、有些自我封闭的人跟工作人员发生言语冲突、甚而有些过激的行为在别人看来不可理喻,但我不觉得奇怪,应该是情有可原吧。


当着她的面,我给其户籍地、居住地公安部门打电话,询问迁移户口的规定和程序,又跟相关职能部门了解土地及危改政策,然后讲给她听。我劝她多走动、多与人交流,不要把自己“关”起来,不要让思想掉入死胡同,如果需要,综治中心可以请心理咨询师为她免费心理疏导。我跟她开玩笑说,每天开心、健康地过活,过两年还要哄孙子呢。我的思想工作没白做,杨女士说她理解国家政策的规定,理解工作人员的不易,就是有时心里过不去。临走,我送她一本《民法典》,杨女士再三感谢。


她走了,和进门时的神情委顿相比,脚步轻快了许多,她生活的不易,一个身边没有男人支撑的中年农村妇女,她面对的又何止生活艰难困苦那么简单呢?她的苦是心苦啊。我的语言是苍白也是无力的,我能给予的也仅仅是同情、理解和尊重,可对她来说,也许这就足够了。


送走杨女士,我也陷入了沉思,民情直通、基层治理说白了就是做群众的思想工作,群众不想听那么多大道理,他只想我的事有没有人管,我的委屈有没有人在意。我想起《秋菊打官司》里秋菊的一句台词:我就想要个说法。是啊,这就是我们善良纯朴的老百姓,他的诉求就是这么直白、简单,而这,不正是我们“码上反映 马上办理”民情直通平台开宗明义的“盼有所盼,寻有所循,情系百姓,服务万家”的宗旨所在吗?(杨恒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