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白银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要闻

白银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四个一”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来源:白银检察 责任编辑:李彩霞 发布时间:2023-01-05
字号:A A    颜色:

2019年以来,白银市检察机关坚持系统思维,抓实全省检察机关六项重点工作,紧盯生态环境领域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坚持“一盘棋”统筹,一体化办案,一地一专项,一案一延伸,积极稳妥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18人次获市级以上表彰奖励,1名干警被评为全省“优秀河湖卫士”,一项工作机制入选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好机制”,白银区检察院公益诉讼资金管理的经验做法被最高检简报采用,办理的2起案件作为全省保障黄河战略典型案例向最高检推荐。


坚持“一盘棋”统筹


以“高位推动”促进“两级联动”


高位统筹取得成效。全市检察长会专门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保障美丽白银建设作出部署,各县区检察院检察长亲自谋划,带头办理重大敏感案件。加强请示汇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的意见》,市人大审议通过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工作报告,对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给予支持和保障。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共立案814件,提出检察建议并落实整改552件,提起民事、行政公益诉讼84件,法院判决48件,全部支持检察机关诉讼请求,判决追缴生态环境修复费34.39万元,恢复土地植绿800余亩,督促行政机关收缴款项500余万元。实行线索集中统一管理。市检察院建立台账,对案件线索建档管理、统一评估,采取领办、交办、转办、挂牌督办等方式推进案件办理,帮助排除办案困难。强化督导考核。将办理“生态环境”领域案件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对基层检察院业务考评和检察官业绩考评,实行月通报、巡回督导、落后院约谈院领导等制度。


坚持一体化办案


以“整体作战”提升办案质效


坚持市级院带头“啃硬骨头”。市检察院带头办理引领性案件、疑难复杂案件18件,如市检察院督促市生态环境局对某公司第一尾矿库、沙川渗水等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监管,取得良好效果。坚持办案和指导一体化。明确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上提一级把关;新型疑难复杂案件,第一时间组织力量参与办案,帮助解决具体问题;适宜全市铺开的案件,及时制定规范指引,在全市形成规模效应。实行办案和练兵一体化。市检察院建立人才库,成立生态检察专门办案组,办理重大案件时统一调用,既解决专业人才不够的问题,又通过办理疑难复杂案件实训练兵。如市检察院指导景泰县检察院对范某某恶势力团伙非法采矿造成生态环境损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两级院组成联合办案组,明确办案方向、理清办案思路,最终法院判令被告人承担生态环境破坏修复费用174.91万元。


坚持一地一专项


以“小专项”促进“大专项”


探索开展地区、行业小专项。各县区因地制宜开展专项行动,如会宁县检察院探索开展革命文物、英烈设施保护专项,白银区检察院开展黑臭水体、尾矿污染整治专项,靖远县检察院、景泰县检察院联合水务部门开展河道整治专项,市检察院在各院基础上部署开展多个生态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将试点成功的“小专项”适时从市级层面推开,使“盆景”变成“风景”。优化机制聚力推进专项。与水务、林业等部门建立工作协作机制,部署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强化法律监督职能促进黄河流域治理保护”“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等专项活动。在“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中,恢复被污染和非法占用的河道167公里,督促治理恢复被污染河滩面积105亩、恢复违法占地100亩,关停非法沙场48家,拆除河道违建3900平方米,清除河道堆砂16万方,清理垃圾12.7万吨,修筑河堤58.7公里,设置防护栏19.6公里,设立警示牌68个。强化跨区域生态协作。白银市检察院与阿拉善、中卫检察机关建立的《黄河流域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协作机制》,上下游同步发力、左右岸协同配合、多部门联动施策,共护一河清水向东流,入选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好机制”。会宁县检察院与两当、迭部、高台、华池等省内革命老区基层检察机关合作,联手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呵护绿水青山”跨区专项,形成红色保护与老区生态环境保护合力。


坚持一案一延伸


以“我管”促进“都管”


加强对外协作。个案办理中同步开展同类型监管漏洞、机制缺失调查,加强与相关执法司法部门的沟通协调,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合力,推行“公益诉讼+公开听证”工作模式,如白银区检察院针对辖区黄河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违章建筑老大难问题,组织公开听证会,邀请四家责任单位参加,厘清责任、商讨办法、限定整改期限,迅速整改到位。树立“双赢共赢多赢”理念。以“我管”促进“都管”,推行圆桌会议、诉前磋商、举报奖励等机制,与生态环境、水务、林业、住建等部门在公益诉讼理念、会商研判、信息共享、检察建议落实等方面达成十项共识,行政执法机关对诉前检察建议重视程度明显提高,诉前整改率提升到99.52%。通过个案办理推动专项治理。聚焦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集中力量办理有社会影响力、有示范意义的公益诉讼案件18起,坚持一案一研究,就共性问题制发社会综合治理检察建议20份,努力做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内部延伸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工作机制,实现上下级院和业务部门之间的案件信息共享和线索移送,通过案管、刑事、控申等部门移送生态环境类公益诉讼案件线索87件。建立涉生态环境诉讼案件生效裁判执行台账,对48件涉及生态环境类案件生效裁判进行跟进监督,已经执行到位的32件,监督执行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