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天,最美读书时
王永
清晨微雨,往日人们热衷于锻炼的这条街道此刻空无一人,但草木萌发,鸟雀呼晴,湿漉漉的万物如“涤生”一般,广播里说今天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心头一动,又是一年4月23日。
想起几本大部头的书还在搁置,便感叹岁月匆匆,时如惊奔,我今年读了几本书?我应该读怎样的书?读了这些书我获得了什么……这样问问,便又自嘲,如今的“阅读”已成怎样的一种状态呢?
大概是为读书而读书吧,不是吗?当白纸黑字被手机中的抖音、快手、各类小视频替代占据时,你在阅读什么。古人有“马上,枕上,厕上”碎片化的阅读,我们有“走着、站着、坐着、蹲着、躺着”的观看“阅读”,只要眼睛睁着,世界上的所有信息材料便充斥在你眼前,你喜欢运动,后台便可以推送无数种减肥方式,你喜欢追剧,一分钟便把一部电影最刺激的部分解释给你,你投入到一场无休止的泡沫信息循环中,表面上你占有了信息,实际上是信息占有了你,你想尽快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其实是一种心理安慰,你是想让书帮你摆脱焦虑,不喜欢看书却要装着特别喜欢看书的样子,这很不好。
能阅读了,喜欢上一本书要讲求缘分,以前走过的路,受过的伤,还有那么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正好有另一个人和你的经历差不多,这书便读上了,好比谈恋爱,要找到共同点或者能共鸣的东西。持续喜欢不喜欢,还是时间说了算,这与心境有关,“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红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以前不喜欢的或许现在喜欢了,以前奉若经典的或许现在又有了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这便有了自己的存在。
发现自己的确是个漫长的过程,在阅读中你会不断遇到比自己更优秀的人,你会深刻反思时而战战兢兢时而唯唯诺诺的自己,当你的心和精彩的书连在一起,逐渐能平视品评古仁人或者伟人的时候,差不多你就进步了。
我们要通过阅读来救赎,非得有些戒律不行,这如《了凡四训》所讲“命自我立”是一个道理。曾文正公曰:“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知道缺点容易,改正毛病很难,你不断地要认识自己、说服自己、战胜自己。
想想,如果我们不阅读不学习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的身体会除了吃饭、睡觉,会使用一些简单的仪器外,还能做什么?这个生命的重要和高贵在哪里?我们能留下什么,能留给后人什么?
人间四月天,最美读书时。你明知道有一个比你今天的更精彩的自己在前面不远处等着,如果你不趁现在走过去,是不是就遗憾终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