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蓝与秋天的碰撞
□陈慧钰
关于秋,宋代欧阳修在《秋声赋》里这样描述:“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古往今来,秋一直是文人墨客的抒意吟叹的对象,有人抒发怀才不遇、人生坎坷,也有诗人挥毫翰墨,写下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豁达与豪迈。
确实,秋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是无边落木萧萧下,还是满城尽带黄金甲,取决于观望者的视角和心境。身处在警营之中的我,看到了藏蓝与这个秋天的撞色。
一
一直觉得,如果法律有颜色,那一定是黑白,是与非、对与错、轻与重,都在法条的字里行间。
在信访接待窗口,一对夫妻吵得不可开交。因为生活中的琐事,双方大打出手,调解不成又闹到了信访窗口,我了解过情况,试着帮忙梳理缘由,厘清双方行为在法律上的界定。一上午时间过去,双方没有丝毫要停下的意思,依旧是面红耳赤、唾液横飞,让我这个“判官”无所适从,没办法,只能紧急求援,让经验丰富的同事老马过来救场。
老马简单问了下情况,未言对错,而是让双方各自陈述事情缘由,但限定只谈自己的问题。虽然双方极不情愿,陈述时也有些避重就轻,但神奇的是,双方说着说着语气就不再剑拔弩张,气氛也慢慢缓和了下来。老马乘势而为,避开事件本身,反倒更多地讲夫妻关系、为人处世,时而拿自己举例,时而用身边事论证,就像是在和当事人唠嗑拉家常,不到半小时,原本势同水火的双方就达成了和解。
事后老马轻描淡写着谈起了经验:“我们化解矛盾,不但要以法律为准绳,也要兼顾理与情,换个角度从群众的立场出发,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我顿悟,原来在警营,不是只有法律黑与白的颜色,同样需要情理冷与热的温度。
二
秋天也是法制部门的“农忙时期”,一些大案要案,经过大半年的调查取证,已经到了审查起诉阶段。暗黄色的卷宗堆满了案管室,负责案审的同事们灯火通明、通宵审查。即将退休的老夏,还是像往常一样“闲不下来”,主动请缨加入了案审队伍。“手上事情交接的差不多了,来给大家打打下手。”老夏一如既往地谦虚。虽然是大队所有案审民警的师傅,却从来不端半点架子,满脸的笑容总给人遇到个大晴天的感觉。干了半辈子法制的老夏,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劲头丝毫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对证据细节的查究和把握能让你立马收起笑容,惊掉半个下巴。
我很好奇,为何老夏审查要逐字逐句“过堂”。老夏解开了我的疑惑,程序合法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案审作为最后一道关口,也要对事实负责,其中有无漏案、案件有无漏人、人员有无漏罪,都要在一份份笔录材料中挖掘,才能做到不枉不纵,体现执法的“公正”二字。说完,不善于用电脑的老夏拿起笔,在审查表中记录下新发现的问题。
原来,暗黄厚重的不只是眼前堆叠的卷宗,更是警营里面老师傅们坚守一生、后来者们传承接续的为民情怀和公正本色。
三
秋天,不应是时序的终结,还应是再进一层的开始。看,大院的银杏树下、石榴树旁,是刚入警不久的同事们在专心复习备战即将到来的考试,警服的藏蓝、银杏的金黄、石榴的暗红,丰富了秋天的色彩,折射出新生的鲜红。
金秋,既是成熟的谢幕,也是新生的初育,就像是我眼前的这些新同事们,在秋的季节里,躬耕不辍、积蓄力量,在奋笔疾书中增进才识、积累才干,在奔波查案中强健筋骨、摩拳擦掌,在助民纾困中涵养情怀、实现价值,他们以鲜红的热血青春孕育着金黄的果实,静待着收获的到来。思绪顺着晚霞的光辉飘荡向绚烂的远方。我想,在不久后的某天,而且这日子应该会很快,眼前的这些新同事们就会成长为新警口中的师傅、前辈,成为警营新生代的薪火者、带路人,就像这秋天,用自己结出的果实,延续着收获的传承。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有完满和充实;秋天也是积蓄的季节,早早描绘着来年新春的蓝图。读懂了秋的内涵,也就参透了人生的许多哲理,只要不去蹉跎岁月,自会收获麦浪金黄、稻谷满仓。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