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买房 为爱筑巢
刘某与梁某为靖远县某村村民,2018年两人相识相知相恋,后谈婚论嫁。两人商量后决定在白银区某小区购买房产一套。因资金短缺,两人向梁某父亲借款7万元,梁父为了支持孩子,从当地农村信用社贷款7万元,给刘某和梁某买房。房产登记在女方刘某名下。2019年1月两人在靖远县民政局登记结婚。
感情破裂 债务谁担
2023年8月刘某与梁某感情破裂,两人协议离婚。协议明确双方婚前房产归女方刘某所有,双方婚前向男方父亲借款及因购买房屋在银行的按揭贷款由女方刘某承担并负责还清。2023年9月贷款到期,信用社打电话让梁父还款。梁父迫于无奈,打电话让女方刘某还款,刘某以自己没钱为由,拒绝还钱。梁父无奈将刘某诉至法院。
诉前调解 优势尽显
法院接到梁某的诉讼请求后,随即根据诉调对接机制,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流转至白银区综治中心进行诉前调解。综治中心接到案件当日,经过分析研判,指派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经验丰富的“金牌调解室”特邀调解员高建霞、卓文军负责该案。两位调解员接到案件后,仔细查阅案卷资料,主动联系了双方当事人,进一步了解事情的原委和双方的矛盾争议点。鉴于双方特殊的关系,调解员采用了电话调解的方式。
纠纷化解 亲情修复
在沟通的过程中,刘某哭诉到:“自己不是不还钱,是真的没办法,每个月打工的工资也就3500元,每个月给银行还2700元,只剩800元作为自己和孩子的生活费……”调解员听完后,讲明偿还债务是债务人应尽的义务,不按期还款会将债务负担转嫁给他人,同时提出希望梁父能宽限一段时间的建议。梁父了解到刘某的近况后,接受了调解员的建议,说道:“毕竟是孩子的妈妈,抚养孩子也不容易,可以宽限一段时间”。经过反复协商,最后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刘某2023年12月30日支付2万元,剩余5万元自2024年1月起,每月月底支付2000元,直至付清为止。调解协议达成后,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做了司法确认。至此,一起婚后债务纠纷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近年来,白银区积极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进综治中心与法院诉调对接,区综治中心成立诉调对接中心,构建“1258”功能体系布局,组建诉调对接工作团队,建立闭环办理诉前调解案件制度,逐渐形成了“和解优先、非诉为主、诉讼兜底”的诉源治理新模式。工作开展以来,受理诉前调解案件415件,化解成功208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