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白银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要闻

【市县法治建设典型案例】白银市“码上反映” 让基层社会治理“触手可及”

来源:法治甘肃网 责任编辑:李彩霞 发布时间:2023-11-24
字号:A A    颜色:

白银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建立群众诉求“即受即办”机制,创新打造“码上反映·马上办理”民情直通平台,进一步畅通了诉求表达通道,高质高效解决群众问题,构建起了覆盖全社会各个领域集智慧管理、快速反应、共同参与于一体的社会治理网络,为白银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做法与成效

(一)谋划部署突出“实”,构建“一平台”应用系统

着力加强平台顶层设计,强化督导,密织网格,线上线下双向发力。一是高站位推进。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白银市“码上反映”民情直通平台应用工作实施方案》,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出席平台上线启动仪式,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宣传推广。二是严要求督导。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码上反映·马上办理”民情直通平台问题解决强化责任落实的通知》,明确了事项办理、督办批示、平台操作、事项回访、考核问责、督促指导等9方面40条工作举措。推行领导包抓制度,对事项办理、平台运行等情况进行多轮次督促指导,面对面查问题、手把手促整改。三是实举措服务。全市统一划分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2392人,全部下载白银综治APP,负责信息采集、走访巡查、数据报送等事宜,协同开展矛盾化解、为民服务等工作,切实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米”。

(二)搭建平台突出“捷”,构建“一站式”便民服务

以“码上反映”二维码、“白银快办”小程序两个反映渠道,整合数据信息,构建起反映、责任、督办、考评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体系。一是畅通群众反映渠道。按照“机关单位、小区每楼栋、村组30户1张”的标准,在全市张贴“码上反映”二维码5.2万张。依托“白银快办”200多万注册用户的资源优势,将“码上反映”二维码嵌入“白银快办”界面,实现了社会面宣传和社情民意收集全覆盖。二是建立联动责任体系。全市1.3万名领导和干部下载安装白银综治APP,建立起村(社区)干部(民警)、乡镇(街道)政法委员、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包抓乡镇(街道)县级领导、县(区)委政法委书记、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市委政法委书记七级事项办理“硬核”责任体系。群众一键反映后,平台自动向村(社区)书记、村(社区)民警、包村干部同时推送反映事项,第一办理人30分钟内电话了解具体情况,及时回复率达99%。三是强化即时反馈督办。各级领导干部通过手机APP,全时在线掌握群众诉求及办理进程,自上而下监督调度并及时回访,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全市五个县(区)综治中心回访20512件,市综治中心抽查回访1000余件,重启办理流程事项1091件。市县领导在手机APP上对重点、敏感事项进行点对点批办,目前,各级领导批示督办271件,办结246件。四是坚持科学考核导向。建立反映人、督办人满意度“双评价”机制,对群众反映事项的受理率、办结率、事件数量、事件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量化细化实化“及时率、调处率、满意率”考评指标,采用单位绩效、个人积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量化排名考评。

(三)解决问题突出“效”,构建“一张网”治理模式

充分发挥服务群众“连心桥”、社情民意“听诊器”、风险挖掘“探照灯”、矛盾化解“直通车”的优势,推行“线上反映、部门联动、督导反馈”的集成服务模式,切实解决诉求、化解矛盾、防范风险、维护稳定。一是服务党委政府决策。市综治中心每月对群众诉求问题、事项办理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提出对策建议,呈送市级领导和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及市直有关部门;县(区)综治中心实行周分析、周研判,实时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及时掌握苗头性风险,将工作触角有效延伸到基层。二是不断推动平台融合。加强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人民网留言、信访初访等平台信息共享、数据互通、联动协调办理。2022年11月平台对接以来,受理12345热线、人民网留言、信访初访事项670件,办结633件。三是有效解决群众诉求。调动各级各部门工作力量,对群众反映问题马上办、承诺办、全时办,能答复的当即答复,能解决的立即解决,进一步拉近了干群关系。累计办结群众诉求2.1万余件,其中村(社区)办结51%,乡镇(街道)办结32%,县(区)办结13%,市级办结4%。四是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市、县两级综治中心每日梳理平台,对群众反映的家庭邻里矛盾、债权债务纠纷、社会安全风险、违法犯罪苗头等31项诉求及时分析研判,密切关注潜在风险隐患,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化解。

二、经验启示

自“码上反映”民情直通平台上线以来,白银市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牢为民思想、提高办事效率,取得了群众反映诉求“便捷通畅、全时受理、快速反应、跟踪督办、限时办结”的良好社会效果,真正实现了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接受群众监督“无死角”,有效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了新时代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智慧化、精细化、现代化水平,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打造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白银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