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信则不立业,业无信则不兴。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位公民的立身之本,是第二张“身份证”。在自己困难时,别人接济自己是恩情,事后还钱那是本分。欠钱,即使一时还不上,也要努力挣钱来还,永远不要丢掉他人的信任,亦不要透支身边人对你的信任,因为失去诚信等于终生破产。
孙某和李某是很要好的朋友。2023年10月,李某以家庭困难为由向孙某借款3500元,两人约定借款时间为20天,无利息。借款到期后,李某态度消极,拒不还钱,因急用钱,孙某多次催促,但李某一直推脱至今。
景泰县人民法院接到受案申请后,认为该案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适宜调解。经征得双方同意后,第一时间对接景泰县综治中心进行诉前调解。县综治中心指派经验丰富的调解员陈其瑛承接此案,陈其瑛在认真查阅案件及双方当事人沟通记录后,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调解时,孙某坚持要李某一次付清所有借款,说道:“我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慷慨解囊,现在要钱却千难万难,让人心寒啊。”李某则解释道:“不是不想还钱,我在饭馆打工的工资未按时发,目前手里确实没有余钱。”为妥善化解纠纷,调解员从情理与法理两方面着手开展调解,一方面向李某释明,拒不偿还不仅会伤害朋友间的信任和感情,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劝导孙某换位思考,体谅李某现在的困境和难处。经过调解员耐心地释法说理,孙某、李某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并申请了司法确认,孙某欠李某的3500元自2023年12月起每月30日前偿还1000元,付清为止,如有一期未按期履行,申请人可以就欠款总额申请强制执行。至此,本案圆满化解,两人也冰释前嫌。
民间借贷纠纷是较为普遍的民事纠纷,因为缺乏沟通导致关系很好的朋友、亲戚、邻居之间反目成仇,其实只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事情并不是想象中的难以解决。生活中,一旦涉及经济往来,尤其是大额资金的流转,一定要注意留存证据,以免发生纠纷时,自己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