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久远,号角犹闻。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素有“秦陇锁钥”的会宁胜利会师。自此,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展开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新画卷。
寸寸红土地,殷殷战士血。就在这片被打上深深烙印的红色热土上,占地245平方公里的丝路重镇河畔镇镶嵌其里。
在“长征精神”及“会师精神”的指引下,会宁县公安局河畔镇派出所秉承“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守护着全镇3.2万百姓的平安。
而他们忠诚守护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河畔镇有一个叫“慢牛坡”的地方,那是一个英雄的高地,书写了可歌可泣史诗般的“战斗故事”。
新人入队,民警赵志国就被师傅牛武带到了慢牛坡红军烈士陵园重温革命历史,重走“长征”之路,在感悟革命精神中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
“干公安工作就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赵志国刚入警时师傅传授给他的“红色密码”。
如今这个“红色密码”也在实时更新。河畔派出所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深耕基层治理,以公安工作现代化为支撑,依托“公安互联网+政务服务”借力政务微信平台,把现代科技应用与传统警务模式融合,创新推出“智慧指尖警务”,形成了“精准防范、便捷服务、实时采集、动态管理”的“零距离”警务工作模式。
“足不出户就把户籍业务办好了,省时省力。”前不久,辖区辖区王女士在任岔村“智慧指尖警务”微信群联系民警,称自己80多岁的母亲行动不便不能到派出所办理身份证。得知这一情况后,民警立即和王女士沟通联系,第一时间为其办理了户籍业务。
“自‘智慧指尖警务’运行以来,不仅为群众办事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通道,密切了警民关系,而且缓解了警力不足的现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河畔派出所副所长牛武介绍说。
此外,河畔派出所立足“主防”职责定位,构建“派出所+综治中心+N”联动联调工作机制,打造“李璞警务室”和“刘彦森警务室”两大品牌,开展“背包警务进家门”活动,用围圈、打格、布点的思路,构建网络化、立体化、动态化的城乡社区防控体系,全力防范各类风险隐患,最大化解矛盾,确保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用实际行动守护红色小镇的岁月静好。
河畔派出所传承红色基因,一心一意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中国西部最大的肉羊河畔交易市场就在河畔派出所管辖的区域。该企业人员流动大,运输车辆多,矛盾纠纷多,服务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也成了河畔派出所的工作重心。
为解决这一问题河畔派出所持续深化“护航警官”制度,创新推出“1+1+2+N”服务举措,(即实行1个项目设立1个项目警长、配备2名民警、着力解决N个实际问题)实施“‘项目警长’吹哨、警种联动报到”工作模式。
每月农历的三六九都是中国西部肉羊河畔交易市场的逢集日,从早上五点到中午十二点是交易高峰期,每个交易日往来车辆在八百辆左右。这个时候“项目警长”便会联合交警部门开展交通疏导工作,全力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警察同志,昨天我在河畔交易市场卖了20只羊,当时因为人比较多那个人扫码以后就走了,我晚上回去才发现卖羊钱没有到账,能不能帮帮我?”近日,河畔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辖区群众张某求助。接到求助后,派出所民警迅速开展调查,第一时间补回了2万余元的购羊款。河畔派出所始终保持对侵犯农民群众利益的违法犯罪“零容忍”,成立专门案侦小组,对现行案件做到快出警、快研判、快侦破。
“农业产业是村民的‘根’,我们在做好基础警务工作的同时,还会根据农民群众的需要,把服务跟进到哪里。村民的腰包鼓了,获得感幸福感才能直线上升。”河畔派出所民警冯进文深有感触地说。
如今,河畔派出所守护的“羊码头”也成为了百姓增收的新“引擎”,为推动乡域经济发展贡献着力量。
“作为这座城市的卫士,我们要走新的长征路,长征永远在路上。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守好红色根脉,护卫百姓平安。”河畔派出所所长李刚表示,要沿着革命先辈的道路继续前进,将红色传统在革命老区的所队里接力赓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