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把脉”涉企执法痛点 “靶向施策”优化营商环境
甘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让企业安心发展
□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动态
□ 本报记者 周文馨 赵志锋
“以前多个部门分头检查,准备材料、配合检查耗费很多时间精力。现在‘综合查一次’,我们能把更多精力放在生产经营上。”甘肃省白银市某文化发展公司负责人马建军说。
今年以来,白银市白银区市场监管部门按照“有感服务 无感监管”的工作指引,落实日常检查“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等监管措施,让“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成为涉企行政执法新常态。
6月中下旬,司法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指导组在甘肃调研指导发现,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甘肃各地各部门坚持问题导向,把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作为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整治形式主义、推进群众实事项目的重点,统筹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领域涉企行政检查频次同比降低超40%,市场监管联合“双随机”抽查任务占比提升至60%以上,全省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深挖问题线索
6月27日,兰州市安宁区司法局深入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某产业园及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实地考察企业运营与日常生产状况,倾听企业对行政执法突出问题规范治理的意见建议。
走访中,安宁区司法局发放《涉企行政执法检查问题线索摸排表》,并组织座谈会与企业负责人交流,探讨优化执法方式、提升法律服务企业水平等途径。
据了解,在专项行动中,甘肃多措并举深挖涉企行政执法问题线索。省市县三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统一发布征集公告,在人员密集场所,如政务大厅、交通枢纽等处播放宣传视频,营造“线上全面铺开、线下抬头可见,线索随手能报、问题一键直达”的良好氛围。
甘肃省司法厅发挥牵头协调作用,与省发改委确定103家首批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与省营商环境建设局、省工商联建立涉企会商机制;在全省14个市州设563个企业联系点,走访2444家企业收集线索;此外,与法院、检察院、审计、大数据等部门建立问题线索共享移送机制,已汇集4万余条信息甄别筛选。
甘肃省司法厅制定《甘肃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线索办理工作指引》,构建“受理—甄别—转办—调查处理—结果反馈”工作闭环。截至6月17日,全省各级各部门共发现核实涉企行政执法问题线索304条,已处理、转办238条,向纪检监察部门移交8条,处理9人,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717.47万元。
规范涉企检查
今年5月,省公安厅出台涉企执法“三不准五严禁”,通过划定执法红线、建立负面清单,着力规范涉企执法行为,为市场主体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三不准”为:不准滥用执法权干扰企业正常经营、不准在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审批时谋利、不准推诿拒绝符合条件的四类银行业务库安全防范许可;“五严禁”包括严禁变相保留公章刻制许可、严禁在大型群众性活动许可中私设门槛等。
减少不必要的“干扰”,解决企业迎检负担重等问题,关键在于为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
为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甘肃省司法厅指导督促各地各部门依法审核确认省市县乡四级行政检查主体6140个,指导督促各级行政执法部门梳理涉企检查事项14261项。通过行政执法监督信息公示平台,公示行政执法信息14万余条,其中涉企行政检查主体、事项、频次上限等信息24578条,从源头上遏制乱检查现象。
甘肃坚持试点带动,突出地方特色,在敦煌、庆阳等地推行“一业一证”“一业一查”综合执法模式;在嘉峪关、金昌、张掖、甘南等市州,探索推行“综合查一次”、简单事项“一表通查”,逐步实现“无事不扰”与“高效监管”的有机统一。
据了解,作为“全国行政执法监督信息系统建设和部署应用试点”省份,甘肃在总结平凉、张掖先行先试经验基础上,省司法厅、省营商环境局联合建设涉企行政检查系统,积极推行“扫码入企”,预计年底前全面部署应用。
提升执法质效
今年4月,白银市某县司法局在案卷评查中发现,县交通运输局部分行政处罚决定书告知当事人行政复议救济途径时,仍提及可向市交通运输局申请复议。
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规定,对县政府工作部门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复议,复议机关仅为县级政府。为此,县司法局依法发出《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督促纠正,县交通运输局随即开展本系统案卷自查自纠工作。
据介绍,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刀刃向内,紧盯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监督,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在具体工作中,甘肃全面做好做实案卷评查,省市县三级已抽查涉企行政执法案卷7324件,其中省级对工信、公安、住建、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重点部门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案卷抽查213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同时,全省司法行政部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到庆阳、定西等地明察暗访,向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调查问卷,制定工作指引形成问题线索办理闭环。
规范执法强调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做到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甘肃全面落实“首违不罚”和“两轻一免”清单制度,梳理行政裁量权基准事项,公布从轻、减轻、免罚事项。持续推行行政柔性执法,近3年累计办理柔性执法案件358万余件,显著提升了企业和群众对执法的满意度。
“我们将加快修订我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行政裁量权规定、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制定出台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办法、行刑衔接工作指导意见等,确保涉企行政执法标准一致、尺度统一,严格规范、精准高效,为企业安心经营、放心发展提供法治保障。”甘肃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谢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