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只需点一下手机屏幕确认,事情就解决了。”承办法官指导当事人签字确认和解协议时,对着屏幕那端的当事人说道。在白银市平川区人民法院的数字法庭内,一场“云端调解”正温情上演——承办法官端坐电脑前,与身处外地的包工头、务工者隔空连线。屏幕画面中,务工者手持《欠条》清晰展示,包工头当场对欠付劳务费数额予以确认,整个调解过程用时不足半小时便画上圆满句号。
时间回溯至2024年9月,原告夫妻二人接受被告李某雇佣,为其承包的平川区某宾馆装修工程提供贴砖劳务。同年12月工程完工后,被告仅支付部分劳务费。截至2024年12月24日,经双方核算,被告尚欠二原告劳务费28746元,被告李某当场出具欠条并承诺于2025年1月25日前全额支付。然而约定到期后,被告未履行付款义务,二原告多次催讨无果,遂将李某诉至法院,要求支付拖欠的劳务费。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迅速阅卷研判案情,发现该案争议标的额虽不大,但当事人存在“异地诉讼”难题:被告李某长期辗转多地承包工程,近期没有来平川的打算;原告夫妻也已赴外地打工,双方往返参加诉讼不仅耗时费力,还将额外增加经济负担。为降低当事人诉累,在充分征得双方同意后,承办法官决定启动“云上法庭”在线调解程序。
调解过程中,法官通过视频连线逐一核对证据材料,精准梳理争议焦点,以法为据、以情为辅,耐心释明法律责任,细致讲解支付方案。经过推心置腹的沟通,双方最终达成一致的分期履行协议。在法官的远程指导下,当事人通过手机完成身份核验与协议确认,系统当场生成带有电子签章的调解协议,让这起农民工“讨薪案”在云端实现快速化解。
调解结束后,法院工作人员立即通过电子送达系统,将“新鲜出炉”的调解书同步推送至双方当事人手机终端。“不用来回奔波,手机点一点就把事儿办了,法院的服务真是又高效又贴心!”收到调解书的原告夫妻特意致电法官,为平川法院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由衷点赞。
近年来,平川区人民法院持续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理念贯穿诉讼全流程,通过“云上法庭”“电子送达”等数字化手段,有效破解异地诉讼难题,切实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让司法服务既有温度又有速度,用科技赋能打通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