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白银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9月01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员单位

白银市人社系统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发展(三)

来源:白银市人社局 责任编辑:高睿蔓 发布时间:2025-08-29
字号:A A    颜色:

白银市人社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就业优先理念,强化政策支持、畅通服务渠道,全力推进稳就业工作。

从“泛化”到“聚焦”:培训新范式下的就业潜能释放

就业是民生之本,技能是就业之基。白银市打破传统“大水漫灌”式培训模式,以“精准滴灌”理念重构技能培训体系,让每一项培训都对接市场需求,每一位学员都能找准就业方向,在“泛化”到“聚焦”的转型中,激活了城乡劳动者的就业潜能。

靶向定位:让培训跟着人群走

“培训什么,群众说了算;怎么培训,需求说了算。”白银市精准划分培训群体,为不同培训对象定制“技能套餐”。针对脱贫劳动力和农村转移人口,紧扣乡村特色产业开设农艺工、枸杞种植、家畜饲养等课程,让农民在田间地头学技术,把“土经验”升级为“真本事”。靖远县依托“靖远杞农”劳务品牌,从枸杞选品、育苗、栽植、修剪、采收及销售加工等方面开展培训,带动800余名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超2000元。

对于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白银区聚焦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等新兴领域,推出“技能+创业”组合培训,邀请企业高管担任导师,通过案例教学、沙盘模拟等方式,提升职场竞争力。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开设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易学实用课程,配套推荐就业岗位,帮助1200余人端稳就业“饭碗”。

锚定产业:让技能贴着市场走

白银市将培训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围绕“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布局培训项目,让技能真正服务地方经济。依托“会宁月嫂”“景泰烤馍匠”等劳务品牌,开展订单式培训——会宁县联合家政公司开发“母婴护理+月子餐”精品课程,学员结业即上岗,月薪普遍超6000元;景泰县邀请非遗传承人授课,在传统烤馍技艺中融入现代营销理念,让“小烤馍”成为带动就业的“大产业”。

面对新兴产业发展浪潮,白银市积极抢抓机遇,抢先布局无人机驾驶、育婴员、保育师等重点培训项目,助力产业人才储备与就业提升。景泰县开设的无人机培训班采用“理论+实操”模式,结合农业种植、电力巡检、测绘等不同行业的应用需求,系统讲授无人机操控知识与技能,帮助学员全方位掌握飞行操控要点,切实提升操作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同时,全市各县区人社部门主动对接辖区托育服务机构,精准开展育婴员、保育师培训及等级认定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训托育服务人员467人,完成等级认定232人,有效填补了基层托育服务的人员缺口,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模式:让效果随着需求走

“课堂设在大棚里,老师站在田埂上”,这是白银市创新培训模式的生动写照。推行“培训入村、技能入户”模式,将课堂延伸到生产一线,焊工培训在工厂车间实操,农艺培训在田间地头授课,让学员边学边练、即学即用。去年以来,全市开展下沉式培训43期,覆盖学员2000余人,确保学员学以致用、学有所成。

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引导白银公司、中瑞铝业等企业与甘肃有色金属技师学院共建“订单班”,企业提供设备场地,学校负责课程设计,学员毕业后直接入职,实现“入学即就业”。同时采用“7分实操+3分理论”的课程配比,在养老护理、中式烹调等培训中引入情景模拟、技能比武,让学员在实践中练就“真功夫”。

从“漫灌”到“滴灌”,从“通用”到“专属”,白银市以精准培训破解就业难题,让技能成为劳动者最硬的“通行证”。如今,越来越多的白银人凭借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增收,在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的浪潮中,书写着“技高者多得”的幸福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