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在景泰县公安局广场警务站屋顶的无人机停机坪,伴随着“滴”的一声,一架警用无人机完成自检后迅捷升空,情指中心民警操控着无人机按照预设航线展开巡控作业,无人机与地面警力紧密协同,自动巡航、空中播报,织就“空地一体”立体巡逻防控网,这已成为景泰公安守护城市安全的一种新常态。
今年来,景泰县公安局立足“市县主战”定位、“低空警务”需求,深度挖掘无人机“空中快警”在警务实战中的应用场景,充分发挥无人机灵活机动、视角广阔、视频实时传输等特点,在打击违法犯罪、大型活动秩序维护、巡逻防控、搜索救援等工作中形成“空地联动、立体安防”的快速反应与处置新格局,着力构建“全域覆盖、全时响应、全警应用”的低空警务实战体系,为基层警务实战提供科技支撑,有效释放警力、提高战力。2025年,共出动无人机720架次,识别预警街面治安、交通异常等情况300余次,护航大型活动4场次,反制“黑飞”无人机3架次,协助抓获犯罪嫌疑人20余名、找回失联人员36人、走失羊只600余只。

融入“情指行”一体化实战体系
2025年10月28日,景泰县公安局喜泉派出所民警在工作中得到线索,有人在郊区农家乐中开设赌场,聚众赌博。接到线索后,喜泉所迅速部署警力并联动情指中心开展侦查工作。由于该农家乐位置偏僻、地形复杂,为确保将其“一锅端”,民警商定以“无人机空中指挥+民警地面抓捕”的方式打击收网。29日凌晨,情指中心民警操控无人机,地面抓捕小组直捣赌场,将涉赌人员“一网打尽”。现场抓获涉赌人员20余名,查获赌资9万余元。这是景泰公安机关运用“空地结合”模式打击违法犯罪的一个缩影。
“传统警力在应对野外赌博、非法捕捞等一些隐蔽在山林、河道的违法犯罪行为时,精准防控和主动巡查的能力极为有限,过去单纯依靠人力侦查,很难摸排不法分子的位置,甚至在接到报警后都很难精确定位。如今,警用无人机成为一线民警的‘空中利刃’,凭借高空隐蔽、视野开阔的优势,无人机悄悄潜入违法区域,依托红外热源点感应精准锁定人员位置,实时回传侦查画面,让民警在不暴露自身的情况下,掌握违法犯罪的完整证据链,大大提升抓捕效率。”喜泉派出所所长郑洋介绍道。
景泰公安积极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新机遇,强化警用无人机应用,充分发挥无人机高空视野广、机动性强、反应迅速、态势感知能力强等优势,依托“情指行”一体化运转机制建立飞行控制中心,设置专业警种值守,实现常态化实体运转。与此同时,不断加强低空警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根据无人机飞行管理、侦察研判、AI大数据赋能等岗位需求,先后选派4批次警力参加无人机培训考试,选拔专门人才,培养11名获得民航无人机驾驶执照、警用无人机驾驶执照的民警,组建了梯次布局、专业突出、技能过硬的“飞控专班”。
今年来,景泰县公安局以现代警务提效工程为契机,深度融合智慧警务元素,将无人机应用全面纳入“情指行”一体化运行体系,购置无人机3架,以特警大队、交警大队等基层一线为基点,建成广场警务站、汽车站警务站两处,设立2两座自动化多旋翼无人机机场,建成2个低空警航网格,对城区精准规划巡航路线,常态化落实24小时执飞备航制度,各机场无人机从接到指令到末端点位平均2分10秒,5分钟可抵达主城区任意位置。同时,在县局指挥中心设置置24小时警用无人机指挥调度岗,对于辖区重点区域、街面案件高发地段,由指挥大厅下达指令,对突发警情就近调度无人机开展先期侦查处置,情指中心民警可在电脑端地图上标点操作无人机,一屏显示飞行任务、风速天气等信息,实时汇集数据、智能研判预警,实现指到哪就飞到哪,并将实时画面传输回指挥大厅大屏,为科学调度提供可视化参考。
打造“全场景”智能化应用矩阵
“请注意!水边危险,请勿靠近!”
“陌生链接别点,转账之前核实,防范电信诈骗要牢记!”
“各位市民朋友,请文明祭祀!禁止携带任何火种和易燃易爆品进入林区,防止引发森林火灾。”
“这里是景泰县公安警用无人机,那位骑电动车的大叔,请戴好头盔!”
除了应用于打击和防范违法犯罪工作中,“空中警务”的独特优势还体现在一些传统巡防无法触及的领域。景泰公安不断打造升级“空中快警”在交通领域、活动安保、现场勘查、应急救援、宣传防范等15类警务活动场景的应用,构建起“空地一体”的动态安全网。在日常巡逻防控、护学岗及警情处置中,景泰公安充分发挥警用无人机高空视野广、空中速度快、全天候作业等优势,将使用场景从“单一性巡逻”丰富为“多元化实战”,实现案事件及时发现、快速响应、先期抵达、协同处置;对需要隐蔽侦查以及夜间山林、水域等复杂现场,利用无人机红外夜视、变焦抓拍等功能,精准及时固定证据、捕捉线索。针对毒品原植物种植违法地较为隐蔽、难以察觉的特点,充分利用警用无人机灵巧、高清、监测范围广、机动性强等优势,采取“无人机空中巡查+人工踏查”的方式扎实开展禁种铲毒工作,做到“不漏一户,不放过一株,不留一片死角”,严厉打击非法种植罂粟等毒品原植物违法犯罪活动,确保毒品原植物“零种植、零产量”;在重点水域的溺水高发期,在反诈宣传的关键节点,无人机摇身一变“空中宣传员”,带着清脆响亮的语音播报,穿梭在乡镇、社区、商圈。防溺水知识、反诈技巧、法治常识……通过“空中播报”的形式,把安全提醒送到群众耳边,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从源头预防意外与诈骗,守护好每一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情指中心联动各派出所积极开展护校安园,依托无人机平台,将无人机变为可移动“智慧天眼”,将巡逻画面实时回传到指挥大屏。值班人员根据画面分析具体情况,如发现违法人员,第一时间通过无人机锁定人员,并通知现场巡逻、执勤人员,及时进行制止,形成“事前预警”“事发拦截”“事后追踪”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通过无人机科技赋能,做到警力安排科学化,实现对校园及周边的全覆盖、无缝隙巡逻,有效提高校园及周边治安的掌控力度。
每逢演唱会、马拉松等大型文体活动,景泰公安都会通过部署警用无人机舱、单兵无人机及无人机反制设备,利用无人机高空巡航、图像实时回传的优势,与高点AR、低点视频监控密切配合,实现整体、局部、细节三位一体的“地空立体监控网”,精准调度安检入场、人员离散、交通路况等安保重点。
“警用无人机已不再是单纯的飞行器,可以看做是翱翔在城市上空的‘智慧天眼’,它是集成了高清摄像、红外热成像、空中照明、喊话劝导、应急物资投送等多功能现代化警用装备平台,在立体巡逻防控、大型活动安保、交通管理疏导、应急救援处置、打击违法犯罪等实战应用中发挥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景泰县公安局情指中心负责人李存葆介绍道。
提升“高质量”便民化空中科技
在抢险救援的危急时刻,无人机更是开辟“生命通道”的先锋。今年来,景泰县公安局借助无人机实地凌空巡视,对目标区域不间断飞行勘察、地毯搜索,强力支持了应急救援、防汛排险等工作,有效提升失联人员查找效率,大幅提高了救援效率、提升了民辅警安全系数。2025年,利用无人机成功参与处置40余起人员、羊只走失警情。

“找到了,快看,这里有一群动物在活动,应该就是走丢的羊群……”10月20日,景泰县公安局喜泉派出所借助警用无人机热成像技术,成功为群众找回走失的128只羊,挽回经济损失10万余元。
“是我的羊,真没想到这么快就找回来了!太感谢警察同志了!原来还担心这么大范围不好找,没想到你们的‘空中眼睛’这么厉害!”看着寻回的羊群,景泰县寺滩乡王大爷激动地向民辅警及现场救援人员连连致谢。11月5日,景泰县公安局寺滩派出所借助警用无人机成功为群众找回走失的110只羊,挽回经济损失10万余元。
“找到了!找到了!这里有一处热源点,应该就是走失人员!”2025年8月11日晚上,一名游客在黄河石林景区游玩时迷失方向,报警求助。此时天色已晚,接警的石林派出所确认搜救区域后启动应急预案,联系多方力量协同作战。警用无人机携带红外热成像系统及星光夜视仪协助地面警力搜寻。同时,通过无人机反复呼喊游客名字,引导其前往空旷地点,便于发现其热源。2个小时后,在无人机帮助下,搜救人员在一山窝处发现一个接近人类形状的热源点,经无人机定位及空中指引,地面搜救力量立即赶往热源点位置。最终,该游客获救。
“以往铁骑处置需5分钟,如今‘飞警’2分钟内即可到达并做喊话处理。我们紧扣实战需求,依托无人机快速响应、空中视角及多元数据回传,制定核心“1—2—3—5分钟”快速处置流程。即1分钟起飞、2分钟图传、3分钟到达处置、5分钟身份初核,极大压缩响应时间,在立体巡防、隐患排查、实景演练、治安管控、侦查打击和应急救援等领域持续发力。”景泰县公安局特警大队大队长杨天鹏介绍道。
下一步,景泰县公安局将持续深化低空警务建设,发挥“空天视野广”“空中速度快”的显著优势,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拓展无人机实战应用场景,打造省级“空中110”“空中卫士”“空中快警”等品牌形象,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注入强劲科技动能。